超高频rfid模块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穿透性强、可多次读写、数据的存储容量大,同时无源电子标签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寿命高,无源技术与超高频技术相结合,被市场高度重视。当前RFID市场的增长主要归功于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的迅猛增长。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超高频rfid模块分类繁多。
按工作频率分类
超高频rfid模块根据电子标签工作频率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低频系统(125kHz、134.2kHz),高频系统(13.56MHz),超高频(860MHz-960MHz)和微波系统(2.45GHz、5.8GHz)等。经过多年的发展,13.56MHz以下的超高频rfid模块已相对成熟,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超高频rfid模块,特别是860MHz-960MHz(UHF超高频段)的远距离超高频rfid模块发展最快。
低频和高频系统的特点是阅读距离短、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其中,高频系统的通讯速度也较慢。两种不同频率的系统均采用电感耦合原理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
超高频系统的标签采用电磁后向散射耦合原理进行数据交换,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穿透性强、可多次读写、数据的存储容量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稳定;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但该系统标签和读写器成本都比较高。
按供电方式分类
根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又可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 Tag)、半有源标签(Semi-Passive Tag)和有源标签(Active Tag)三种。
无源电子标签不含电池,它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微波信号后,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无源标签一般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寿命高,但其阅读距离受到读写器发射能量和标签芯片功能等因素限制;
半有源标签内带有电池,但电池仅为标签内需维持数据的电路或远距离工作时供电,电池能量消耗很少;
有源标签工作所需的能量全部由标签内部电池供应,且它可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阅读距离很远(可达30米),但寿命有限,价格昂贵。
二、无源技术与超高频技术天然契合,成为市场焦点
超高频RFID系统中使用的硬件主要是RFID芯片和阅读器
无源标签:组成包括芯片、天线和反向散射装置。其中,芯片尺寸一般为0.5*0.5mm,包括了存储器、调制解调器、数字逻辑、振荡器、逻辑电路和电源电路。
阅读器:组成包括天线、电源、处理器、操作系统、虚拟移动内存和收发装置。
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原理完成物品的识别和跟踪,工作方式如下:
(1)阅读器发送能量和命令给标签;
(2)标签对阅读器进行身份认证;
(3)标签发射返回数据;
(4)阅读器显示标签的数据或状态。
广州晓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晓网科技)成立于2011年,位于广州番禺清华科技园,是一家集研发、销售、方案设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晓网科技打造的物联网基础平台晓网云,打通物联网传输层,实现ZigBee、NB-IOT、Wi-Fi、Ethenet、2G/3G/4G、TTL、RS232、RS485、USB等协议接口数据互通,可进行各种无线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控,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含道路照明,商业照明,农业照明)、工厂自动化数据采集、温湿度监控、RFID人员物资定位等领域。
在智能制造国家战略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为客户企业注入物联网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的科技跃迁。
标签:  RFID模块 zigbee模块 无线通讯模块 晓网科技超高频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