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基于无线电的一种信息识别技术,也称作电子标签,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应的数据,工作运转过程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从概念上讲,RFID模块类似于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将条形码信息依附在物品上,通过扫描枪对物品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从而获得物品的信息。而RFID技术将RFID标签依附在物品上,通过射频信号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取到RFID读取器中,从而获得物品的特有信息。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RFID模块技术想要普及,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成本
尽管RFID模块标签、读写器及软件的成本一直在下降,但对于许多想要进行商品库存跟踪的公司,RFID部署所需的成本仍然是无法承受的。且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是上游投资、下游受益,这极大地损害了上游企业投资RFID模块技术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人力成本较为低廉的国内,很多公司会选择增加员工部署,而非改造系统。
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将打印出来的RFID标签粘贴到每一件需要识别的商品上,同时需要配备相关的识别设备如通道机、手持设备等。另外,企业还需要将RFID与原有的ERP系统进行整合,业务流程会较之前复杂,生产、运输、仓储都要协调进行。因此,RFID部署前期投入的成本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动力和魄力才能推进。
2、技术标准难以统一
对于RFID模块的技术标准,国际上目前难以做到统一,使得产品开发和应用定位比较混乱,主流技术标准在推广方面都试图不断强化自身影响力,尤其看中中国未来的RFID技术推广,一度曾出现ISO/IEC、EPC Global、UID、AIM-global、IP-X五大组织负责或领导人几乎同时出现在北京和中国RFID领域相关负责机构接洽的情况,试图通过中国的加盟而强化自身在RFID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对于中国而言,也在积极谋求自身的技术标准独立,以保护自身的技术、经济和安全利益。因此,RFID技术标准的统一存在一个推广瓶颈的问题。
3、读取准确率需要提高
数据完整以及正确性是决定RFID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在阅读器作用域内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发送数据或者一个阅读器在另一个阅读器的作用域内时,信号间发生相互干扰,导致阅读器接收到的数据错误,即无法完整的识别出标签,或者识别出错误的标签。因此,多目标识别既是RFID的最大优势,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长期来看,随着RFID模块标签成本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际标准的统一,RFID标签可以在更多领域代替条形码。同时,可以预期,最先行动的一定是行业内的领头企业(从开始测试到上量需要3-5年时间),并逐渐向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普及。
短期来看,“无人零售店”还难成为RFID技术的下一个爆发点,但却是RFID技术在消费零售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当然,RFID模块技术只是“无人零售店”吸引关注的众多原因之一,这种新零售形式的价值还在于对线下顾客消费大数据的搜集。整体来看,无人零售店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为时尚早。“全封闭玻璃”建设的缤果盒子体验店,在前几天上海普遍35度的高温情况下,室内温度竟高达40度,只能“由于技术调试,暂时停运”。因此,相比起“无人零售店”,RFID芯片或许会率先出现在我们的衣橱里。
晓网科技打造的物联网基础平台晓网云,打通物联网传输层,实现ZigBee、NB-IOT、Wi-Fi、Ethenet、2G/3G/4G、TTL、RS232、RS485、USB等协议接口数据互通,可进行各种无线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控,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含道路照明,商业照明,农业照明)、工厂自动化数据采集、温湿度监控、RFID人员物资定位等领域。
在智能制造国家战略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为客户企业注入物联网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的科技跃迁。
查看更多相关资讯,登陆http://www.cells-net.net/